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我们怀着期盼的心情于2019年12月31日迎接2020年的那个晚上,谁也没想到2020年让人如此心痛,所以当我收到需要写暑假学习心得报告的消息时,我的脑子里闪过的却全是这八个月以来所经历和看到的一切。 回想之前,在疫情暴发后的那艰难的几个月里,中央一台给大众播放了许多红色电视剧,其中第一部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故事大概讲述了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在黄土高原上,不屈不挠、勇于向命运抗争的奋斗史,并且在共产党政府的帮助下,带领着一直以来贫苦的孙家和难以致富的双水村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这其中虽说孙小平的目标。锷侔驳拿蜗爰虻,但他们都有着过人的精神和志气,他们非常坚强勇敢,善良而朴实,真挚且真情,始终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情,把吃苦耐劳和不忘初心的优良品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两人一直都保持着勇往直前的毅力,不断在抗争、奋斗、前进,为了自身的目标而努力,追求想要的生活和内心的渴望,完成自己最初的梦想。 这部作品在教育着我们,在平凡的世界中,走着非常平凡的道路,过着很简单的生活,最平凡的人物,在这平凡的人世中有着最简单的梦想和追求。然而最为奇妙的也是平凡的人物,在平静的岁月之中有着不平凡的精神和毅力;在这困难的时代,。时代永远在前进,永远在变化,即使已经到了20世纪,到了中国能影响世界,在世界上立足的时代,这样的品格也一直在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在疫情突然爆发的时候,在所有人都无助害怕的时候,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为中国、为中国人民顶起一片天,他们的工作就是给人看病、送外卖、处理垃圾、种粮食等等这样平凡的工作,他们平常以此为生,现在又以此帮助别人生命的延续,在平凡的世界中,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用不平凡的执著和魄力支撑着中国。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懂得把面前的困难化作成前进的动力,即便是最平凡的人物,依然艰苦地去奋斗,就算处于绝境之中,还是保持着最美的初心和难能可贵的精神。其次,生活不能永远都在等待别人来安排,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奋斗,无论结果是什么,相信最终都能得到慰藉,人生没有白活。生活充满了不顺心和不如意,只有学会振作和勇敢,才能更好地迎接暴风雨。
在我深深为《平凡的世界》震撼,为抗战一线的工作人员担心的时候,中央一台又紧接着播放了第二部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故事大概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减少沙尘暴:,党中央和国务院指定林业部牵头,河北省配合,在高原荒漠塞罕坝上建立机械林。婪缱枭承钏。主角冯程和覃雪梅等第一代种树人,来到了坝上,在荒漠上营造起万顷林海,完成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塞罕坝人一刻也未曾忘记自己的使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冯程和他的伙伴们同进退,共患难,在工作与生活中,彼此体贴、爱护、帮扶。 剧情中最令我动容的一句台词,是艾青的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句荡气回肠的话语无时无刻感染着我,让我知道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是最美的,任它荆棘密布、困难重重,只要我们钟情于坚守、钟情于执着、钟情于奋斗,我们的青春就一定是一 曲感人至深、 永不褪色、饱含生命意义、充满绿色希望的动人旋律。就像我们正在开创的事业,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护林防火固守绿色长城,植树造林描绘会诗画家园。习近平主席曾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当代林业人有了这个团结奋进、务实重干、精准高效的团队能力,就有了“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的突出成绩。人生总是要不断自我实现,才能不负青春韶华,所有追求与坚守,所有开创与奉献,全部都发自于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五月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辞。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为全国各族青年感到骄傲!所以,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肪凸脖玖,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最为共青团员,我们更要肩负起党赋予的光荣职责,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去年的5月16日,伟大的建筑师贝聿铭去世了,对于我们建筑专业的学生等来说,贝老无疑是偶像和目标,于是趁这个暑假我专门去研究了贝聿铭老先生的人生经历。贝聿铭享年102岁,人生中花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把自己设计的建筑种在4个大洲、10个国家的土地。在美国,他喝红酒、吃西餐,也读《论语》《老子》《孙子兵法》。他用工整的小楷给家人写信,还永远记得日本入侵满洲里和上海的年份。贝聿铭这个名字似乎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存在。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 1979年,贝聿铭接受了中国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他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因此,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外貌似很普通,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与过去设计的那些摩天大厦相比,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是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他还说:“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贝聿铭一九三五年赴美国求学,之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至今已整整七十八个年头。但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他祖籍苏州,生于广州,所以他常对人称“我是苏州人”、“我是广州人”。他的夫人卢爱玲曾在美国卫斯理学院念书,后来在哈佛大学攻造园设计。夫妇俩至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平时的衣着打扮、家庭布置与生活习惯依然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他们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有一个“中”字,依次为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七十年代初,贝聿铭首次回到阔别近四十年的中国探亲观光。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以后他又多次来到中国。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对我的牵引非常大,所以我不论哪一次回去,都觉得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多变的是我的建筑设计,不变的是我的中国心。”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聿铭的心中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轨可寻。而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更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贝聿铭远渡重洋归国回来,为我国建筑业无私奉献。从肯尼迪图书馆到香山饭店,从卢浮宫到苏州博物馆,那些屹立于世的著名建筑,都留下了贝老劳碌的身影。作为中国建筑界的先驱者,贝聿铭以其东方的智慧、宽容乐观的人生态度、卓越的建筑设计功力,独具慧眼的现代建筑理念横跨东西城市,历时半个世纪,创立了众多影响世界的建筑名作。中国人民需要重新构建精神世界,当年的鲁迅提出了脊梁,贝老却是用他的心在构筑中国人的脊梁,他当之无愧的是我们新一代建筑人的模范和榜样。 疫情的肆虐,导致很多病人都没有容身之所,中国政府和人民心连心共奋斗,约4万名建设者10天左右就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这再次体现了中国作为基建强国的力量。我们建筑专业的学生那几天都非常兴奋,因为中国建筑的厉害给可我们很大的力量和信心,我下定决心要像贝聿铭老先生那样,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建设出美丽强大的中国! |